粤语版10三行商人试水市场

发布时间:2016-4-22

粤语版《10三行商人》试水市场

南方剧院事隔多年重迎话剧上演

中国首部表现粤商历史的大型舞台剧《10三行商人》自去年普语版首演获得成功后,又连续推出粤语版在小剧院演出20多场。广东话剧院近日决定将这部作品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1试已低迷了好久的广东话剧市场。据泄漏,该剧将于下月初在南方剧院上演5场。    演员重抖擞再登大剧院  此前《10三行商人》都是在广东歌舞剧院小剧院演出,并曾屡次送戏下乡。但主创人员表示,这类场面宏大的剧作,在小舞台上根本发挥不开,许多地方只能因陋就简,结果舞台效果大打折扣,“这类艰窘的状态和广东打造舞台精品工程的期待不符。”  现在,这1缺憾有望在南方剧院的演出中得到弥补。南方剧院见证了广东话剧发展的光辉与艰辛:《珠江风雷》、《橄榄树》等一批广东经典话剧从这里演向全国,但随着话剧在广东的凋零,南方剧院也离话剧愈来愈远。几年前,南方剧院干脆完全告别了话剧。演员吴苏妹说,有的时候他们回到南方剧院,会有老服务员不无遗憾地拉住他们的手问:“为何老不见你们来演戏了?”  为此广东话剧院的演员对这一次“回归”充满了期待,他们认为或许这一次广东话剧能够重新在这1“福地”走向光辉。“南方剧院舞台大,视野开阔,是演话剧和看话剧的好地方,演出一定会很精彩!”剧中主要演员杨汉生兴奋地表示。    商业化运作预热话剧市场  《10三行商人》之前在小剧院的公益性演出口碑不错,但面对广东话剧演出市场的低迷,对这次实行商业演出,主创人员出言谨慎。话剧兼顾黄海忠坦言对票房“没底”,因此票价较低,暂定为100元、80元、60元,目的是让更多观众走进剧院,培养话剧市场。  和近些年北京、上海话剧演出市场的火爆构成鲜明比较,有50年历史的广东话剧院,近几年的“产量”却很低,每一年约3四部新剧的创作量,不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个月的量。而且,目前广州话剧演出市场也缺少有敏锐市场嗅觉的“文化商人”。“现在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应当多一些文化商人。”广东著名话剧导演王佳纳指出。《10三行商人》的商业化运作,有望为低迷的广州话剧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粤商和晋商题材撞车?  近几年来,历史题材一直是话剧舞台的常客,尤其是反应清末民初民族经济兴衰这1主题的作品层见叠出。  早前山西话剧团就排演了反应山西晋商的多幕话剧《立秋》,并取得行内及观众好评。反应粤商的《10三行商人》是不是会遭受观众的审美疲劳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面白癜风该如何治疗对这1问题,策划赖汉衍坦言有压力。但他认为,《立秋》和《10三行商人》说的都是一家人的故事,故事背景却截然不同,一个是民国初年,一个却是鸦片战争前。最重要的是《10三行商人》的编剧包括主演都是土生土长的“老广”,在语言风格和表演上大有不同。    粤语版的无奈与现实  剧中某一演员对坦言:“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而用粤语来演绎粤商昌盛与衰败的故事,比普通话更贴切,让清末的广东人讲一口普通话实在感觉上有点‘隔’。但评选国家精品工程的评委不懂广东话,这让艺术价值非常高的粤语版《10三行商人》只能充当幕后英雄。这就是这个版本演出的无奈与现实。”    《10三行商人》简介    故事背景产生在鸦片战争前“一口通商”的广州,全剧通过富商潘亦仁经营的同宜行发展衰败的历史,展现了老西关风情的独特魅力。情节设置充满矛盾张力,10三行商人、行外商人和洋商之间的矛盾,父子、兄弟、情侣之间的爱恨情仇,反映出封建社会末期广州的众生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keyf.com/gyhzz/95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