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西医通常依据临床表现和肝功能、病毒学、影像学等检查,进行相应的病因或对症治疗。而中医更为重视人体的内在因素,对这些临床现象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病因、区别病性(虚实寒热),辨证施治。 任何疾病的发生,不外乎「邪正」相争。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即「邪」是外因,是条件,而「正」是内因,是根本。中医治疗肝病历史悠久,效果也比较明显,和西医疗法相比较,在辨病辨证结合的基础上,中医具有调节整体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调理气血等功能,特别是在抗纤维化、肝硬化的治疗方面具有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治疗优势,这是西医治疗所不可比拟的。抗炎保肝,缓解病痛抗炎保肝治疗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缓病情进展的好办法。抗炎保肝既可与特效治疗协同发挥作用也可独立生效,临床有辨证论治的中药处方,也有大量经过药理学研究的中成药广泛使用。根据这些理论依据,采用中药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治疗原则治疗慢性肝病。其具体为扶正祛邪,调理气血。慢性肝病则以正气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疏肝理气,清利肝胆湿热,补气活血,滋补肝肾等治法,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抗病毒效果更好肝病患者往往伴有转氨酶升高的情况,而转氨酶升高多是肝脏有损伤。中医认为,转氨酶升高是由湿热、内热等原因造成的,以及湿热毒血引起的。时间久了,患者认为病毒能够入血。这种情况下中医采用清热解毒或者凉血、活血、舒肝健脾的治疗方法,改善肝功能,消除或者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的修复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不仅可以抗病毒保肝,还可以消退黄疸,对于肝脏的炎症有一个整体抑制或者减轻的作用,能够进一步防止肝纤维以及肝硬化,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副作用少,提高免疫力现代西医研究表明,肝病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的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紊乱。而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比较复杂,部分低下的免疫功能无法抑制杀灭肝炎病毒,而过分增强的免疫功能又可加重肝脏的炎症。因此理想的免疫疗法需要双重功能,即要调高低下的部分,又要压制增强的部分。目前调整免疫的西药尚不能达到两全其美,有些中药却显示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且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