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只看一眼,就怀疑老刘是肝硬化原

发布时间:2021-7-10

编者按:医院和39医院合作开展的“互联网+专科建设”项目,医院医院科室建设和进行疑难手术,帮助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真正实现优质专家资源下沉基层,服务基层。医院肝病专家马安林主任便是众多合作专家中的一员。

年10月,通过39平台牵线搭桥,医院消化内科和马安林主任第一次开展远程疑难病例查房,查房过程中马安林主任在肝病诊治方面表现出的专业知识基层主任和医生所认可。11月马安林主任第一次对消化内科进行了实地帮扶,并根据科室情况为科室确定了发展肝穿刺技术的方向,得到了基层医生的一致称赞。从那以后,在39医院的支持下,马安林主任团队和医院消化内科建立了常态化的帮扶指导机制。本次,我们所选取的一则故事便是发生在12月份马安林主任团队在医院实地指导时遇到的一则病例,用真实病例向大家讲解肝病的相关知识。(以下故事内容来自于39健康网)

“医生,快看看我爸,他这两天一直吐,人也没力气,现在整个人虚脱了,话也说不了。”一位青年男子背着一名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走进医院急诊室。

接诊后,医生一边安排病床,一边查看患者的资料,刘某,58岁,退休工人。

随后医生询问患者,“刘大哥,你叫什么名字,能坐起来吗?”

刘某抬头,有气无力地说出几个字,“我叫刘××,现在没那么不舒服了”,并把身子稍微坐端正了一些,但整个人精神状态还是很差。

医生看到患者的脸后,心里好像有了初步的答案,接着对他进行了全面的查体,发现脖子和胸口处有几颗放射状的红点。

医生心想,患者可能肝脏不太行,难道是肝硬化?

随即,医生李妈安排了各项检查,重点是血生化和腹部彩超。很快,检查结果就出来了,医生一眼就看出了异常。

化验结果提示,患者的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各项指标明显增高。

腹部彩超提示,肝实质回声增粗,可见高回声结节。

医生有了初步判断,但想要准确诊断,仍需要进一步做肝脏穿刺活检术。

幸运的是,12月19日,医院马安林教授医疗团队来到医院坐诊,为包括刘某在内的数名患者进行了彩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

病理结果表明,刘某患上了原发胆汁性肝硬化。

一、为什么刘某会得肝硬化?值得所有人警惕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病,它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

查阅过往病历发现,刘某年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确诊为原发胆汁淤积性胆管炎,并长期口服复方甘草酸酐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抗炎利胆药物对症治疗,病情时重时轻。1年前,刘某病情加重,开始口服苯扎贝特。最近2周,患者感觉劳累,进食油腻,休息不好,出现厌食、乏力、恶心呕吐等不适。

看到这里,医生也十分疑惑:患者明明有坚持吃药,为何病情会突然恶化呢?

继续询问,患者坦白说,自己平时不吸烟,但有超过20年的饮酒史,一周喝3次,一次大概半斤白酒。

原本患有肝疾,依然长期喝酒,损害肝脏,连医生都替他惋惜,吃饭常喝酒,难怪肝越来越坏。

二、肝穿刺痛苦吗?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在临床上,医生会建议部分患者进行肝穿刺,但有些人会觉得很可怕,因此拒绝。实际上,肝穿刺抽取的组织长约1~1.5cm,粗约2mm,并没有什么伤害。肝穿刺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轻微疼痛、上腹不适等,一般无需处理。

医院马安林教授表示,肝穿刺是诊治疑难肝病的必要手段,可以明确病因,还能判断疾病的进展,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肝穿刺还能发现早期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帮助预防的治疗,还能判断疗效和预后。

三、肝脏好不好,看脸就知道

在临床上,很多医生一看患者的脸就怀疑是肝病,其实这里有个术语,叫“肝病面容”。

1.眼睛

眼睛是肝脏之目,当眼白开始出现明显的黄色,很可能是肝病特征,被称为巩膜黄染或黄疸。

2.脸色

肝病常有的面容,是脸色蜡黄、皮肤粗糙、有褐色的色素沉着,这可能是肝病进展了一段时间的表现。有肝硬化的患者,全身的皮肤颜色甚至是尿液会变成黑褐色。

3.手掌

如果手掌的大小鱼际和掌面周围出现粉色胭脂样斑点,按压会褪色,时间久了形成紫褐色,那就可能是肝掌了。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肝掌,但出现肝掌不代表一定是肝病,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

4.指甲

有肝炎的患者,指甲的甲床会弥漫性发白,有时只在指甲前端的有一点粉色,这种情况是缺硒的表现。肝脏是人体含硒量最多的器官之一,指甲发生这样的变化,是肝脏的求救信号。

除了慢性肝病会出现相应的面容外,肝硬化还有不少典型的症状,如食欲减退、肝区疼痛、体重减轻、不明原因的出血等,出现以上症状时,要及时检查。

四、预防肝硬化,几种食物一口别多吃

肝脏不仅参与蛋白质、凝血因子等重要物质的合成,同时承担着人体的“解毒”功能。肝功能下降危害人体健康,还可能出现不少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肝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可导致死亡。

1.发霉食物

很多人觉得食物表面发霉,可以去掉发霉部位继续吃,还有些人根本知道食物发霉了,引发黄曲霉毒素中毒,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黄曲霉毒素毒性强烈,主要损害肝脏,长期食用会引起慢性中毒,发生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2.未完全熟的鱼虾蟹、淡水鱼生

有些人喜欢吃醉虾、醉蟹、鱼生等生的淡水产品,这很容易被肝吸虫盯上。马安林教授表示,爱吃鱼生的广州、佛山、珠海等地是肝吸虫的高发流行区,人感染肝吸虫后可发展成胆管癌,类似病例并不少见。

3.来历不明的减肥代餐粉

代餐粉是替代主食的营养粉,医院提供给病人的食物,后来流行于减肥圈。一些来历不明的代餐粉添加了不少有害物质,食用后可导致肝和肾损害。购买代餐粉要从正规渠道进行购买,但也不要长期食用。

4.酒,尤其是杂酒

饮酒后,大部分的酒精会在肝脏进行代谢,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对器官组织产生毒性作用,损害肝脏。尤其是喝杂酒,一会儿喝啤酒,一会儿喝白酒,更加伤肝脏。

刘某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已经出院了。但出院不代表高枕无忧,如果还是继续伤害肝脏,肝病迟早一天会卷土重来。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keyf.com/gyhyf/12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