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性能优秀的机枪,会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而二战时期最出名的机枪莫过于德国的MG34/42通用机枪,但今天我们要说的并非德国机枪,而是面对德军MG34/4凶猛火力时,苏联人手中拿的主力轻机枪:“大盘鸡”DP系列轻机枪。 苏联和德国研发机枪的理念完全不同,当时苏联还没有出现通用机枪的概念。仅7.62毫米这一种弹药,苏军就有重机枪和轻机枪之分。而在7.62毫米轻机枪系列中,DP28系列无疑又是最著名的一款。 这款机枪“四处碰壁”后,直到伏龙芝元帅看到此枪才“绝境逢生” 不过,这款经典“大盘鸡”轻机枪刚出道时,其实非常不受人待见!年时,其设计者捷格加廖夫拿着它跑了很多苏联军工企业,结果所有人一看到这挺机枪上面的那个大盘子,一个个都直摇头:他们认为这种奇葩的供弹方式,根本就不靠谱!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这款轻机枪刚设计时,捷格加廖夫是考虑过使用漏斗供弹具的。也就是和日军“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那种供弹方式,不过最后捷格加廖夫还是选用了弹盘供弹。 可是捷格加廖夫没想到的是,这个大弹盘同样不受人待见,不过在“四处碰壁”后他没有放弃,捷格加廖夫希望苏军高层人员能喜欢这款机枪,希望以此来“绝境逢生”。 于是,捷格加廖夫找到他以前的老师:原苏联自动武器之父费德洛夫。后来费德洛夫把这款机枪拿给当时苏联伏龙芝将军看,“惊喜”就在此时发生:伏龙芝将军第一眼看到这款机枪后,就对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一系列测试,苏联将军当即现场指示:尽快继续改善和优化这挺轻机枪,并大量装备苏军部队。后来,捷格加廖夫按照伏龙芝将军的指示,在对DP机枪进行短暂优化后,第一批挺一下生产线就被迅速送到了前线。 结果“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苏军士兵对这款大盘鸡机枪一片盛赞,DP机枪的首次亮相就这样“大获成功”!随后这款轻机枪在年正式命名为:DP28轻机枪。 “大盘鸡”机枪威力巨大,故障率极低!一跃成为苏军主力机枪 当时苏联其实一共列装了两款成功的轻机枪,除了DP28轻机枪外,另一款就是气冷设计的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据称反响同样很不错,但就是太重了。而使用7.62*54毫米枪弹的DP28轻机枪重量并不重,空枪重9.12公斤,比捷克的ZB-26轻机枪还要略轻一些。 DP28轻机枪在枪身前下方设计了两脚架,步兵携带起来在复杂环境战场使用方便。而且该机枪结构十分简单,全枪只有65个零件,制造工艺当然要求不高,学徒工也能独自把它造出来,非常适合大量生产。 DP28轻机枪射击时,那个可容弹47发的弹盘会旋转供弹,这种供弹方式在当时十分独特!由于那个弹盘很像当时的唱片碟,因此苏军士兵都喜欢管它叫做唱片机,而我国军人更喜欢叫它“转盘机枪”,后来国人在游戏里更亲切地称它“大盘鸡”。 苏军后来在实战中发现:这个“大盘鸡”在恶劣天气下同样好使,由于它的弹仓是封闭式大圆盘,而且拋壳出口在机匣的下方,风沙很难进到机枪内部,即使是零下30几度的低温下故障率也极低。据苏军后来统计,单支DP轻机枪在射击四万发子弹后,故障率也仅为0.6%。 另外捷格加廖夫机枪火力凶猛,每分钟射速达到发,虽然比不上德国MG42的射速,但这种射速却让它的火力持续性更好。另外,它采用的和莫辛纳甘步枪通用的7.62毫米大威力步枪弹,其杀伤力十分可怕。 因此,这款“大盘鸡”在苏军的列装数量一下子就飙升到六万多挺,而且经过简单改装后还被安装到苏军的战车和飞机上。 DP28型存在一些缺陷,捷格加廖夫改良之后推出一款新枪:DPM。 当然了,世间没有“完美”的东西,DP轻机枪同样不例外!在实战中,DP28轻机枪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一些缺陷:首先,它的发射设计只能进行连发射击,而且枪管和机匣采用的是固定式连接,不能随时更换。 另外,47发的弹盘重量较重、横向尺寸大,士兵携带起来时感觉不便。在给这个弹盘装填时也比较困难,而且在士兵机动时经常会因为磕碰而造成供弹故障。但这些问题影响并不大,毕竟DP28轻机枪的优点大大多于它的缺点。 苏德战争爆发后,DP28轻机枪成为苏军标准的班排一级火力支援武器,另外还有广泛装备的波波沙冲锋枪做火力补充。到了年,针对DP28轻机枪在实战中暴露的缺点,捷格加廖夫又进行了改良,并推出了一款新的DP机枪:DPM轻机枪。 在新式的DPM轻机枪身上,他把原先的复进弹簧后移到枪身后部,所以我们在DPM的机匣末端可以看到有一个突出的圆柱体。另外还增加了小握把,提高了握持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两脚架固定位置从枪管护筒下方改成上方,以方便士兵携行。 DP轻机枪后来大量列装 ,我国后来仿制出“53式轻机枪”。 苏联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不仅是二战卫国战争中收割纳粹“法西斯士兵”的利器,二战结束后在 中,这款苏式轻机枪也大量装备给了中国 ,并成为 手中的标志性武器之一。 这款DP轻机枪,在 的山地和坑道攻防战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上甘岭战役.9高地战中,一个排的 当时就是靠着两挺捷格DP轻机枪,硬是瓦解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坚守住了坑道口,为增援到来赢得了宝贵时间。 年时,我国在DPM轻机枪的基础上仿制出了国产“53式轻机枪”,并在我军服役了10多年,直到56式班用机枪大量列装我军后,仿制的苏式53式轻机枪才最终退役。 而DP系列机枪的最后一个改进型则是:苏联RP-46连用机枪。它和之前的DP机枪有着很多不同:借鉴二战德军的MG34/42通用机枪,率先采用了发不可散金属弹链供弹,以代替传统的弹盘供弹。 另外,RP-46连用机枪的枪管也可以更换,但是由于机枪的准星还是安装在套筒上,所以在进行更换枪管后,可能会影响到机枪的射击精度。 作为卫国战争中苏军的班组火力重要支援武器,捷格加廖夫DP系列轻机枪先后一共生产了八十多万挺。它在苏联卫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都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历史杂谈驿站》图源网络,侵删!作者:二战靓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