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香港知名演员吴孟达的好友田启文向社会公布了吴孟达身患肝癌的消息,田启文表示吴孟达目前已经做了化疗,身体非常虚弱。 2月3日,43岁的音乐人赵英俊离世的消息在网上引起轰动,据其友人透露,他是因肝癌去世。 年9月28日,54岁的臧天朔因肝癌去世。就在同一天晚间,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也因肝癌病逝,享年66岁。 还有,演员“好男人”傅彪,诗人书法家汪国真,“国父”孙中山…… 为何这种癌一发现就是晚期? 肝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或者说虽然有症状,但是很不典型。当患者感受到明显不适,也就是临床症状非常明显时,病情大多已进入中晚期。肝癌早期可能会有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消化道症状缺乏特异性。 肝脏是人体功能最多的器官,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胆汁生成﹑蛋白合成、能量产生、水与电解质平衡和解毒、凝血﹑免疫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把肝脏比喻为人体的一个巨大“化学工厂”。所以它也是最易受伤害的器官。 我们常说“胃是喇叭,肝是哑巴”,指的是胃痛有感觉,但是没有人会说肝痛,因为肝脏是一个不存在末梢神经的“沉默器官”,没有痛觉神经,即使发生病变,早期一般也没有痛感,不像胃肠、心脏等器官那样一旦受损便会剧烈疼痛。因为我们感觉不到它,患者在患病早期无任何症状,也不会感到身体不适;而当出现症状去就诊时,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在初次发现肝癌的患者中,仅有20%能接受手术等根治性治疗,大部分患者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 因此,“木讷忠厚”的肝脏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更需要我们的细致呵护。 但是,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班、应酬、熬夜是家常便饭,饮食不规律、配搭失衡、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使我们的肝脏承受巨大的负荷,造成日积月累的损伤,甚至导致病变。 肝脏的主要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糖原储备、胆汁分泌等,它是人体内唯一一个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 只有当肝功能受损严重,以致于影响周围脏器时,人们才会明显感到不适。 换言之,肝脏是个有病不哭、有痛不叫的“哑巴”。 如果不进行定期体检,早期肝癌通常较难发现,大部分患者确诊时,疾病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进展。不仅导致患者的治疗难度和成本大幅上升,治疗时所受到的创伤也随之增加。 肝癌起病隐匿,但进展迅速,有效治疗手段少,总体5年生存率低,有癌中之王的称号! 肝癌的致病因素 1.性别 肝细胞癌男性比女性更常见(除肝癌纤维细胞亚型外)。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行为影响了下面描述的一些风险因素。 2.种族/民族 作为一种穷人癌,世界上一半的肝癌都在中国,主要受喝酒、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污染这三大中国特色影响。 在美国,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的肝癌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美国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和拉美裔/拉美裔、非裔美国人和白人。 3.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肝)感染 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乙肝病毒(HBV)或丙肝病毒(HCV)的慢性(长期)感染。 感染这两种病毒的人患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如果他们是重度饮酒者(每天至少6标准饮料),风险更甚。 乙肝病毒更容易引起症状,如流感样疾病和眼睛、皮肤发黄(黄疸)。但是大多数人会在几个月内完全从乙肝病毒感染中恢复过来。只有极少数成年人成为慢性携带者(并且患肝癌的风险较高)。 被感染的婴幼儿成为慢性携带者的风险最更高,所以注射乙肝疫苗非常重要。 丙肝病毒不太可能引起症状。但是大多数丙型肝炎患者会发展成慢性感染,这更有可能导致肝损伤甚至癌症。 其他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也能引起肝炎。但感染这些病毒的人不会发展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也不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4.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肝细胞受损并被疤痕组织取代的疾病。肝硬化患者患肝癌的风险增加。大多数(但不是全部)肝癌患者已经有了一些肝硬化的证据。 导致肝硬原因很多,其中大多数病例发生在酗酒或患有慢性乙肝、丙肝感染的人群中。 5.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很少或根本不喝酒的人会患上脂肪肝的疾病,在肥胖者中很常见。 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人可能会继续发展为肝硬化。 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一些影响肝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导致肝硬化。 例如,还有一种疾病叫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在PBC患者中,肝脏内的胆管受损甚至被破坏,导致肝硬化。晚期PBC患者患肝癌的风险很高。 7.遗传性代谢病 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可导致肝硬化。 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患者会从食物中吸收过多的铁。这些铁会沉淀在全身的组织中,如果足够的铁在肝脏中积聚,它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8.酗酒 酗酒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而肝硬化又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9.肥胖 肥胖(超重)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这可能是因为它会导致脂肪肝和肝硬化。 美国癌症学会一项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在体重指数35的肥胖人群中,女性肝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比正常体重女性高1.68倍,男性肝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比正常体重男性高4.52倍。 10.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与肝癌的风险增加有关,通常发生在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如重度酒精使用和/或慢性病毒性肝炎。 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超重或肥胖,这反过来可能会导致肝癌风险增加。 11.某些罕见的疾病 增加肝癌风险的疾病包括:酪氨酸血症;Alph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获得性迟发性卟啉症;糖原存储疾病;威尔逊的疾病。 12.黄曲霉毒素 这些致癌物质是由一种真菌产生的,它可以污染花生、小麦、大豆、磨碎的坚果、玉米和大米。储存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会导致这种真菌的生长。 虽然这种情况几乎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但在温暖和热带国家更为常见。 长期接触这些物质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风险甚至更高。 13.氯乙烯和二氧化钍(钍) 接触这些化学物质会增加肝脏血管肉瘤的风险(胆管癌和肝细胞癌的风险要小得多)。 氯乙烯是一种用于制造某些塑料的化学物质,二氧化钍过去曾作为x光检查的一部分注射到一些病人体内。 这些化学物质的致癌特性被发现后,二氧化钍已经不再使用,工人接触氯乙烯受到严格管制。 14.合成代谢类固醇 合成代谢类固醇是一些运动员用来增加力量和肌肉质量的雄性激素。长期使用合成代谢类固醇会轻微增加肝癌的风险。 15.砷 某些水井中含有天然砷污染,长时间饮用会增加某些类型肝癌的风险。这种情况在东亚部分地区更为常见。 16.感染寄生虫 感染导致血吸虫病的寄生虫会造成肝脏损害,并与肝癌有关。这种寄生虫在美国没有发现,但感染可能发生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 17.烟草的使用 吸烟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前烟民的患病风险比现在的烟民低,但两组人的患病风险都比从未吸烟的人高。 18.对肝癌风险影响不明显的因素 在罕见的情况下,避孕药也可导致肝腺瘤(一种良性肿瘤)。 但尚不清楚它们是否会增加肝细胞癌的风险。研究这个问题的一些研究表明可能有联系,不过大多数研究的质量都不高,研究的是不再使用的药物类型。 目前的避孕药使用不同类型的雌激素,不同的雌激素剂量,以及雌激素与其他激素的不同组合。目前尚不清楚新药是否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所有肿瘤在治疗前都需要进行专业检查以明确肿瘤诊断和分期。针对肝癌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01血液生化检查 甲胎蛋白(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的重要方法。 当AFP≥μg/L,在排除慢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怀孕等情况后,高度怀疑肝癌可能。 AFP低度升高者,应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肝功能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及进一步诊断。约30%的肝癌患者AFP水平正常,可通过检测AFP异质体来提高诊断率。 02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结果直观、无创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可疑占位性病变及其性质(囊性或实性),并观察肝内或腹部有无其他相关转移灶。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观察病灶内的血供变化情况,还可明确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帮助鉴别和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脏肿瘤,凭借实时显像和多切面显像的灵活特性,在评价肝脏肿瘤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优势。 (2)CT:目前常应用于肝癌临床诊断及分期,还广泛应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以及肝癌病灶体积测量、肺和骨等其它脏器转移评价。 (3)MRI(磁共振成像):因具有无辐射、分辨率高等优势,成为临床肝癌检查、诊断和疗效评价的常用影像技术。 03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活检: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通常不需要施行以诊断为目的肝穿刺活检。 对于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并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恐癌之心不可有,防癌之心不可无。肝癌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就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进行预防。 身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科普部部长、郑州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陈小兵博士说:“肝癌的预防可以分为三级。每一级的预防都有不同的重点。” 1、一级预防 没病防病,给新生儿和健康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在我国,肝癌多数是由肝炎转变而来,其中70%左右是乙肝引发的,所以预防肝癌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做好乙肝的预防。 而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手段,也是间接预防肝癌的有效措施。 限酒或不喝酒 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早已证明,过度饮酒会伤害肝脏,提高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甚至肝癌的发生率,所以有肝病的人应该完全戒酒。 没有肝病的人也要限制饮酒量,非要饮酒也要做到“适量饮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养生专家指出每天饮酒量:白酒不要超过10ml,红酒不要超过ml,啤酒不要超过ml。 不吃霉变的食物 通常认为,发霉的食物只要去除或者清洗被霉菌感染了的部分,剩下的部分还是好的,继续吃没问题。 事实并非如此。食物一旦开始霉变,没有完全变质的那部分也已经进入到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并且产生了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毒素。 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跟日常饮食有一定的关系,长期食用保存时间过长或者发霉变质的食物就容易诱发肝癌,因此霉变的食物一定不要吃。 2、二级预防 因病防变,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防患于开端。 乙肝患者是肝癌的最高危人群,因此乙肝患者要控制好病情的发展。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特别是慢性肝炎患者,建议定期(最好每半年一次)检查血液中的甲胎蛋白(AFP)、肝功能(ALT)等指标。同时进行一次肝脏B超检查,以便在肝脏出现癌变时及时发现。 3、三级预防 主要是为了提高治疗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康复、止痛。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研究合理治疗方案,通过手术、介入、化疗、中医药治疗、非药物治疗等手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营养要均衡 营养均衡,科学膳食。 每天每类食物都要摄取,只吃某一类食物是很难达到营养均衡的。因此每天要摄入足够五谷、蔬果、乳类和肉类,均衡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物质。 二、作息需调整 肝脏也需要休息。想办法保证晚上11点前入睡,宁可早起也不晚睡。 另外,也建议远班一族(上下班时间单程超过90分钟),平时多吃点疏肝养肝的食物,比如韭菜、佛手、木瓜、贝类、木耳等。 三、睡姿很重要 侧身睡是很多人通常采取的睡姿,在仰卧时很容易转为侧卧。因为肝经在人体两侧,侧卧的时候可以养肝气。 人在侧卧的时候,血液自然流到肝脏里的血液就多了,肝脏就能得到更多的营养,人体就能安静入睡并且开始一天的造血功能了。 四、适量运动 每天保持适量运动,并根据个人的肝功能的不同情况逐渐控制运动量。 运动初期,可在不影响身体舒适度的情形下慢跑,以疲劳度控制慢跑时间。 五、心态要乐观 中医认为怒伤肝,乐观的心态尤其重要。 医学研究证明,肝脏内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经常感到烦躁、忧愁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缺血,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所以,个人应该改变对自己和他人过于苛求、满腹牢骚的不良行为模式,培养乐观、开朗、宽容、放松的健康行为模式和心态。 “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了解它。通过上面的介绍希望大家能了解肝脏的功能,知道易患肝癌的危险因素,明白如何预防肝癌,细心呵护我们的小心肝,这也是我们最科普的最大愿望。”陈小兵博士说道。 养肝护肝:这些误区要避免,这些提醒要牢记 《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正式发布 小心!肝 原发性肝癌诊疗格局分析与版诊疗规范解读(上) 原发性肝癌诊疗格局分析与版诊疗规范解读(中) 原发性肝癌诊疗格局分析与版诊疗规范解读(下)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小心呵护您的“肝” 国家卫生健康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发布:进一步优化中国肝癌诊疗! 它比肝癌和胰腺癌还凶险,是真正的癌症“王中王” 同一天,两个免疫药物竞相绽放,分别用于治疗胃癌和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