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livercirrhosis,L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我国是全球肝硬化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再生结节形成等,最终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损伤与一般修复机制 正常情况下,肝脏的实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保持着动态平衡,从而保证肝脏的各种生理功能。肝脏受损后,修复过程一般是肝细胞再生,即新生的肝细胞替代受损、坏死的肝细胞发挥作用。因此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发展进程及促进肝细胞再生是治疗的主要方面。新生肝细胞来源包括: (1)成熟肝细胞,通过有限的有丝分裂补充肝细胞的数量,其增殖能力及修复作用有限; (2)肝前体细胞(肝卵圆细胞、肝干细胞),肝脏受损时可定向增殖分化为肝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参与肝脏修复,能起到一定的代偿修复作用,但肝内所含数量有限,在增殖分化能力上弱于多能干细胞; (3)非肝源性多能干细胞,如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此类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分化能力,在肝损害的微环境下可以增殖分化出较多的肝细胞,因此是理想的肝脏修复细胞来源。 过去,肝细胞移植曾一度被认为是很有希望的疗法,但大量研究表明移植后的肝细胞在体内存活和增殖十分困难,临床实用价值不大。 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正在成为一种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明显的治疗手段。 年,日本学者Alison、Theise、Korbling等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具有向肝实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干细胞移植在肝病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证实,经干细胞治疗后的患者,其临床一般情况好转,肝功能改善。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向多种细胞分化,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在一定的微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被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已经在骨髓、胎盘、脐带、脂肪等许多组织中分离出了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的移植途径 移植途径的选择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移植细胞在肝脏的定植量,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临床上细胞的移植途径主要包括介入方法行肝动脉输入、门静脉移植、直接注入肝内、外周静脉移植、腹膜腔移植等。 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机制 目前对于移植的骨髓干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机制有了初步的了解,机制可能包括: (1)直接分化:在肝脏损伤微环境的影响下定植、增殖,并分化成为肝细胞发挥作用; (2)旁分泌途径:在肝损伤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不同水平的细胞因子相互影响,表现出抗炎症反应的作用,并可能激活肝内的肝干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 (3)细胞融合:间充质干细胞可能直接与肝细胞融合,进而启动细胞的增殖过程; (4)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高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直接降解肝内过量沉积的细胞外基质,减轻肝纤维化; (5)间充质干细胞不仅能分化为肝细胞,而且在体内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损伤。 移植细胞的归巢定植的具体机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等都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虽然目前很多治疗手段都只限于动物试验和细胞水平,从实验室到临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随着基因干预、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手段的丰富及发展,人类攻克肝硬化这一难题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我们设计过百种人生,却只有一次生命! 拉德钫斯利用21世纪再生医学+精准医疗,全面引领生命科学发展,从基因检测分子层面,到再生医学细胞疗法,结合组织更新的规律,系统的调节机体运作机能,使人体达到持久稳定的平衡! 拉德钫斯 您专属的健康管理专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