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足迹之猫子湖村的变化 本报宋俊超通讯员胡启华冯先国 广水市应山城东的太平乡,有片环山竹林,猫子湖村的秦家冲就掩映在竹林中。6月24日,来到秦家冲,还没进湾口,远远传来婆娑的竹叶声,竹露淡淡的清香也随风泛来。74岁的刘德莲在家门前正打理着猪舍,距她家正屋50米处是座被翠竹包围的年久失修的古屋,部份倒塌的古屋地上,破土而出的新笋顽强的穿过壁瓦,仿佛在向来人讲述着60多年前产生在这里的一个个故事。1939年1月,应山县委成立后,全县党员发展到500余人,建立了50多个党支部和8个分区委。1949年5月,信应总队7团一部在应北浆溪店打跨了国民党县政府,为应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扫除障碍。1940年7月,应山县委在应南秦家冲举行应山县第一次行政扩大会议,会议通过民主选举,正式产生了应山县抗日民主政府。会议决定在全县展开“25减租”、“三七减息”运动。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两个月后就进行划小区乡、整理保甲工作。县抗日民主政府为更好的张罗到抗战资金,还颁布了《交纳田赋制》、《征集商税制》,并组织贫商小贩入股,创办合作社,改良了大众生活状态,激起了民众的抗日热忱。在抗日时期,民主政府所在地的朝盐罐竹林里的古庙,是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养伤的地方,28位“红嫂”冒着生命危险送药送饭,掩护伤病员躲过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搜捕。解放后,汪立波等被救的老革命屡次到猫子湖村看望当年的“红嫂”。先辈已去,翠竹传唱“红嫂”故事,竹根繁衍,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如今的猫子湖村山场面积3700亩,近年来,村里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机遇,致力打造油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茶基地、大蒜基地,着力开发立体养殖园。2008年,种植了1000亩的油茶基地,该村还招商引资将两座水库承包投资商,发展成集水面、生猪、家禽养殖于一体两个立体养殖园。去年,实现了偏僻“穷村”村集体实现收入10万元的“神话”故事。猫子湖村也是广水市吉阳大蒜的重要主产地,村里的吉阳大蒜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充分利用闲置田地,村两委会牵线搭桥与山东老板签订保底蒜价协议,村民连片开发范围种植大蒜近千亩,为农民年增收150万元。猫子湖村作为革命老区,距太平乡集白癜风可以治好吗镇近在咫尺。乡党委政府为把“红色故事”传给子孙,建立了文物保护制度,并对上争资金上项目,致力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大蒜、油菜、油茶、茶叶等绿色食品产业,扩宽太王路,改造升级为省二级公路,解决与武汉城市圈对接的交通困难,买通太平至杨平公路通道,缩短太平至应山距离,维修一座桥,投资30万元维修老太平大桥。整治一条河岸,浆砌硬化左家河长1.5千米的河岸,完善太平南街建设,买通与安广路的通道,使太平集镇向北拓展,拉大了集镇建设框架,使太平成为武汉市的“菜篮子”和“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