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不弃 新华福州12月13日电(刘旸宓盈婷)熊猫占据了他大半辈子的时光,72岁的陈玉村犹如照顾自己永久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与熊猫无语相伴了几十年。 作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的形象代言,35岁高龄大熊猫“巴斯”具有光辉传奇的一生,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位被称作“熊猫爸爸”的人,而陈玉村的一生,永久躲在镁光灯后,默默守护在熊猫身边。 5万办动物园与熊猫结下“不解之缘” 现任福州海峡大熊猫研究交换中心主任的陈玉村早年在部队服役,负责管理军马和畜牧业务。1975年,福州成立动物园,他因相干专业背景被委以重任,而预算少得可怜,只有5万。 陈玉村说,“我到北京考察,觉得大熊猫漂亮可爱,回来就打报告向国家林业局申请。福州是著名侨乡,不能缺了大熊猫。” 1977和1984年,四川出现两次竹叶开花,熊猫生存遭到威逼,当时国家派人蹲点救灾,被救的熊猫中有4只分两批配给福州动物园,而“巴斯”就是1984年被宝兴县农民李兴玉救活,展转到福州来开启新生的。 “接第一批熊猫时,是冬季,特别冷,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陈玉村说,“山路崎岖,险些出车祸。笼子不结实,熊猫几次想逃跑,我们在车站招待所过夜时,3个人轮番值班看守。” 福州纬度低、海拔低、温度高、湿度大,与大熊猫习惯的生活地区自然条件悬殊,如何让大熊猫在新环境下生存成了陈玉村的第一课题。在没有空调的年代,陈玉村就和工人把一车一车的冰块运到山上,给熊猫降温。 “动物园圈养必须走人工驯化道路,也就是缩短人类和熊猫接触的距离,建立熊猫对人的信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熊猫,帮助它解决生活上的问题。”陈玉村解释说。 但是,上世纪80年代,人工驯化一度遭到很多科研和动物保护机构人士的反对。有人认为这是把马戏团的方法用到动物园。陈玉村默默承受冷眼、嘲讽,乃至批评。他只想靠熊猫近些、再近些。 “通过驯化,不必再用麻醉的方法,就可以为大熊猫丈量体温、血压,做各种常规体检,这使得我们在国内最早取得了大熊猫无干扰健康常数。我们相信科学,不是哗众取宠。”陈玉村自满地说,“如果没有驯化,熊猫不可能乖乖听话,它的很多疾病就没法得到及时医治。” 缔造“巴斯传奇”的幕后英雄 熊猫“巴斯”最光辉闪耀的日子,也是陈玉村最引以为荣的日子。1987年,善于运动、被陈玉村训练后具有举重、晃板、骑车、投篮等多项技能的“巴斯”受邀造访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 “美国人为了看‘巴斯’,要等上两三个小时,买票排队等候的人群排成长龙,亲眼观看的时间只有3分钟,就不能不为后面的人群让路。”陈玉村现在回忆起当时的空前盛况,仍然十分激动。 在美国展览的200天里,陈玉村寸步不离“巴斯”,既当贴身保镳又当随行医生,忙得几乎没有空闲时间给家人打越洋电话,唯一一通电话是他刚到美国第一天给家人报了个平安。 对陈玉村来讲,“巴斯”在国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内人民的心,因此他深感责任重大,确保“巴斯”的安全是重要任务。 “本来给我们安排的是住宾馆,但我觉得宾馆离动物园太远,不方便照顾‘巴斯’,就没同意。”陈玉村说,最后他坚持让园方 每天早上8点,圣地亚哥动物园准时对外开放,陈玉村六七点就要起床做准备工作,“虽然食材都是美国当地提供,但每道工序都由我亲身把关,比如她的餐食里要添加哪几种维生素,竹子的清洗、消毒是不是合格等等,自己动手总是比较放心嘛。” 1991的央视春晚上,“巴斯”用纯熟的表演给全国人民拜年,成了众所周知的明星熊猫。尔后,陈玉村带着“巴斯”与全国各地“粉丝”见面。这样的“巡演”延续了10年之久,直到某一天,不经意间,陈玉村意想到,“巴斯”真的老了。 危难见真情大爱不舍离 如果没有陈玉村的悉心照料,“巴斯”或许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2000年后的几年时间里,“巴斯”的牙齿开始脱落,还曾先后患上高血压、白内障等疾病。 令陈玉村至今仍心有余悸的一次产生在2010年6月1日。当天中午,“巴斯”突然昏倒在地,听凭周围游客怎样呼唤,她毫无反应。医务人员立刻赶到现场,为她进行了输液、监控心率、血压,但过了三四天,“巴斯”的情况仍不见好转。 陈玉村说,他当时既焦虑又无助,乃至做好了“巴斯”会随时离开的心理准备,“但我还是不死心,她当时才30岁,还不到该离开的时候,所以我想来想去,是否是漏掉了哪些细节。一定要找出病因,才能帮助她挺过来。” 接连几天,陈玉村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他一边起早贪黑地照顾“巴斯”,一边翻阅大量医学书籍,四周咨询专家。工夫不负苦心人,陈玉村终究有了发现:“巴斯”的粪便里有气泡,应该是胰腺炎的症状。 “根据临床经验,急性胰腺炎在人身上也是这类表现,突然间病发并伴随阵阵巨痛。‘巴斯’不会说话,她痛的表现就是趴在地上呻吟。这类病可能1夜间就会损失生命,必须马上医治。”陈玉村说。 紧要关头,陈玉村召集了福州最好的医疗团队,调来了用于人体的先进医疗装备,依照肠炎并发胰腺炎的诊断,对“巴斯”进行医治。6月6日,“巴斯”精神状态开始好转,对肌肉注射也有了反应,一个星期后,“巴斯”逐步恢复正常,陈玉村一颗悬着的心终究放下。 虽然陈玉村一次又一次延长了“巴斯”的寿命,但他却未能将自己的妻子多挽留几年。2008年,陈玉村妻子因病去世,让他惭愧难安。 “我照顾陪伴她的时间太少了。家里的事情都是她操劳。”陈玉村伤心之处不愿多言,“她很理解我的工作,是我对不起她。” 早该过上悠闲自得退休生活的陈玉村,至今仍围着他的几只熊猫转。有的城市动物园出高薪聘请他做顾问,统统被他婉拒了。 “目前正筹划在鼓岭风景区建一个熊猫基地,有很多事要做。”陈玉村,“人一生只作一件事不容易,把它做好更难,只要能坚持,用心去爱,总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