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防治策略剖

发布时间:2016-7-18

【专家视点】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防治策略剖

医院感染疾病科 侯凤琴

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常见病因包括:(1)肝静脉流出道受阻,如Budd-Chiari综合征、肝小静脉阻塞疾病、心血管病;(2)特发性门脉高压症;(3)门静脉血流受阻,如门、脾静脉血栓形成或阻塞;(4)门静脉血流增加,常由门静脉系统动静脉瘘、非肝病脾肿大、门静脉血管瘤引发。本文重点介绍肝小静脉阻塞疾病、特发性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内容。

肝小静脉阻塞疾病警惕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发

肝小静脉阻塞疾病是某些缘由引发肝小静脉内膜炎及纤维化,导致管腔狭窄、广泛闭塞,乃至引发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的一种肝血管疾病。病变主要产生在肝静脉终末分支的肝窦、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

易感人群多与化学药品、植物毒性反应及放射医治有关,包括:(1)含吡咯双烷生物碱即野百合碱,如土三七、狗舌草、千里光、天芥菜、西门肺草、猪屎豆;(2)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巯嘌呤、硫唑嘌呤、白消安、VP-16;(3)使用乌拉坦、乙醇、口服避孕药、特比萘芬等药物;(4)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也可见于肾移植、肝移植等脏器移植术后。

化疗方案含环磷酰胺者,肝小静脉阻塞疾病一般产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20d;不含环磷酰胺方案者,产生更迟。肝移植患者肝小静脉阻塞疾病平均病发时间为术后9周。慢性肝小静脉阻塞疾病多见于长时间服用吡咯双烷生物碱类植物或中药患者。

临床症状表现为体重增加、肝肿大/疼痛和黄疸的经典三联征,约39%患者伴腹水,可出现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

实验室检查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Ⅲ型前胶原、Ⅲ型前胶原肽、透明质酸、血清糖类抗原CA-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升高。

影象学特点超声检查显示,肝大、腹水、肝脏血管络不清、三支肝静脉内径变小、血流变慢,下腔静脉通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阻塞、血管内径正常。CT扫描可见肝脏斑片样、不均匀密度减小,或弥漫性、一致性密度下降。增强CT可见动脉期肝内多发状纤细血管,肝总动脉变粗、扭曲;肝内小斑片地图样强化;门静脉期斑片地图样强化与低密度低灌注相间;三支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未见显示;肝内小静脉受压变细、扭曲;下腔静脉、门静脉受压变扁,周围无侧支血管构成。以上征象多发生于右半肝。

诊断标准根据巴底摩标准,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1d内,总胆红素≥2mg/dl,并符合肝肿大、体重增加≥5%、腹水中两项便可确诊。修改后西雅图标准建议,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0d内,符合以下两项:(1)总胆红素≥2mg/dl;(2)肝肿大伴右上腹疼痛;(3)不能解释的体重增加>2%。

年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英国骨髓移植协会肝小静脉阻塞疾病诊治指南建议,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并不是常规诊断指标(2C),尚需视察。符合指南建议的临床诊断标准便可确诊,不必肝活检;如需肝活检,首选经颈静脉途径。

医治方案指南推荐去纤苷(1B)、甲基强的松龙(2C)药物医治,也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或肝移植手术(1C)。

预防措施异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具有以下危险因素者采取静脉滴注去纤苷6.25mg/kg、4次/d:(1)肝脏基础病;(2)第二次骨髓移植;(3)白血病复发≥2次并行骨髓移植;(4)化疗方案含白消安,(5)移植前运用吉妥单抗;(6)诊断为肾上腺白质营养不良、原发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或骨硬化病。预防性用药可选择熊去氧胆酸(2C),不推荐己酮可可碱(1A)、肝素(2B)、抗凝血酶(2B)。

更多内容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keyf.com/gyhzd/109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