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的治疗流程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ml时,称为腹水。一般情况下,临床上根据腹水的量及伴随疾病确定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1级腹水:多数患者无症状,伴肝硬化其他并发症少,对利尿药物治疗敏感,可门诊治疗,并应督促患者定期门诊随访。2级腹水:大多数患者有症状,常伴肝硬化其他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3级腹水:必须住院治疗。肝硬化腹水治疗的原则1.治疗目标:腹水消失或基本控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2.一线治疗包括:(1)病因治疗;(2)合理限盐(4-6g/d)及应用利尿药物[螺内酯和(或)呋塞米];(3)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3.二线治疗包括:(1)合理应用缩血管活性药物和其他利尿药物,如特利加压素、盐酸米多君及托伐普坦等;(2)大量放腹水及补充人血白蛋白;(3)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4)停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扩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4.三线治疗包括:(1)肝移植;(2)腹水浓缩回输或肾脏替代治疗;(3)腹腔α-引流泵或腹腔静脉Denver分流。顽固性腹水使用白蛋白的缘由?顽固性腹水RA推荐三联治疗:利尿药物、白蛋白和缩血管活性药物。不推荐使用多巴胺等扩血管药物。低蛋白血症是腹水形成的机制之一,主要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临床研究也表明,补充白蛋白有利于腹水消退,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特别是顽固型腹水、肝肾综合征HRS患者的治疗中,补充人血白蛋白对于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及提高利尿药物、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都十分重要。大量放腹水如何补充白蛋白?大量放腹水LVP适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条件应用缩血管活性药物/托伐普坦的肝硬化RA患者,LVP的主要问题是放腹水后出现急性肾损伤及电解质紊乱。临床研究显示,LVP同时静脉白蛋白扩容对全身循环动力学无不良影响,可缩短住院时间,显著降低肝性脑病、急性肾损伤﹑电解质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白蛋白应用剂量在国内一直存在争论。国外推荐每放ml腹水,须补充白蛋白8g。我国肝硬化住院患者多数病情较重,对于一次性放腹水不超过5L或伴SBP患者,补充人血白蛋白剂量缺乏临床循证医学的依据,专家意见仍不统一,值得进一步研究。在一项开放对照临床研究中,半量白蛋白(4g/ml腹水)与8g/ml静脉输注,预防LVP后循环功能障碍(paracentesis-inducedcirculato-rydysfunction,PICD)的效果相似。KalambokisG.,TsianosE.V..Refractoryascites:Canitbedefinedonlybytheresponsetofurosemideandspironolactone?[J].LiverInternational,,30(9). 在真实临床实践中,减少白蛋白用量与肝硬化RA患者LVP的不良预后无密切关系。 WongF,ZarskiJP,GinesP,etal.Clinicaltrial:short-termeffects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