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类保肝药助你保肝护肝

发布时间:2016-11-28

保肝药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或)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保肝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膜和细胞器,改善肝脏生化指标的作用,但各种药物之间有什么异同,如何正确的使用保肝药物呢?本文将带您回顾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1.甘草酸类抗炎护肝药

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免疫抑制功能的不良反应,具有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病。

(1)甘草酸二铵

口服给药,一次mg,每日3次;静脉滴注,一次mg,每日1次,10%葡萄糖溶液mL稀释。

(2)异甘草酸镁

静脉滴注,一次0.1~0.2g,一日1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水钠潴留,继而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低血钾、过敏、胃肠道反应。

2.抗氧化类药物

抗脂质过氧化,抗纤维化,清除自由基,维持细胞膜稳定,促进肝细胞再生。

(1)水飞蓟宾

口服给药,一次70~mg,一日3次。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首选。

(2)联苯双酯

口服给药,一次7.5~15mg,一日3次,连服3个月,合用肌苷,可减少联苯双酯的降酶反跳现象。

(3)双环醇

口服给药,一次25~50mg,一日3次,最少服用6个月,应逐渐减量,不宜骤然停药,以免ALT出现反跳。

注意:联苯双酯和双环醇降酶作用迅速,可快速降低ALT、AST,尤其是ALT,但有研究认为这两种药物仅有降酶作用,无保肝作用;

3.缓解胆汁淤积的药物

(1)熊去氧胆酸

可保护受损的胆管细胞,刺激胆汁分泌,激活疏水性胆汁酸的解毒作用,抑制肝细胞凋亡。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胆汁性胆管炎有效,一般剂量为10~15mg/kg/d。严重肝功能不全、胆道完全梗阻禁用,用于胆汁淤积的治疗。

(2)腺苷蛋氨酸

可通过转甲基作用,增加膜磷脂的生物合成,增加膜流动性,促进胆汁排泄,对于胆汁代谢障碍及淤胆型肝损伤有效。

临床推荐0.5~1g/d,肌肉或静脉注射,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片剂一日1~2g维持治疗。注意不可与碱性液体、含钙离子的溶液及高渗溶液配伍。用于妊娠期肝病,胆汁淤积首选。

4.保肝解毒药

保护肝脏线粒体结构,促进肝细胞再生,清除自由基。用于酒精中毒性肝病,药物性肝病。

(1)还原型谷胱甘肽

口服给药,一次50~mg,一日1~3次;静脉滴注,1.2~1.8g,一日1次。还原型谷胱甘肽不宜与磺胺类、四环素类合用,与维生素B12、甲萘醌、泛酸钙、乳清酸及抗组胺制剂存在配伍禁忌。

(2)硫普罗宁

口服给药,肝病患者一次~mg,一日3次,12周为一个疗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一次~mg,一日3次;静脉滴注,一次mg,一日1次,使用前每mg需先用专用溶剂5%碳酸氢钠(PH8.5)溶液2mL溶解,再稀释至常规浓度。

硫普罗宁禁用于重症肝炎并伴有高度黄疸、顽固性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肝病患者;有哮喘病史的患者慎用;出现胃肠道反应、蛋白尿时应减量或停药;出现疲劳感和肢体麻木应停药;用药过量造成短时间内可引起血压下降、呼吸加快时,应立即停药。

5.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

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并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降低脂肪浸润,协调磷脂和细胞膜的功能,脂肪肝,酒精肝首选。

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给药,初始剂量一次0.6g,每日3次,后可改为维持剂量一次0.3g,每日3次;静脉滴注,0.25g~1g,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

编辑:张跃奇

回复肝癌,即可下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参考文献

1.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37(6):-.

2.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版).

3.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8(5):-.

4.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32(5):-.









































白癜风怎样治
白斑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keyf.com/gyhby/267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肝硬化